锚定高成长赛道 聚焦高技术壁垒 吴忠仪表抢占"智"高点

全球阀门网

3周前

密封、摩擦磨损等每个单项技术经过上千次反复实验,在研发中不断更换思路,不断改进工艺,最终于2023年生产出成品。

近日,天高云淡,秋日暖阳洒在金黄的吴忠大地,一派丰收景象。位于金积工业园区的吴忠仪表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吴忠仪表”),T1、T2生产车间,技术人员和工人忙碌地加工组装各类装备。这家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公司,如今已成为中国控制阀行业的龙头企业,近年来在重大装备关键调节阀研发中捷报频传,先后突破国外30多项“卡脖子”技术,实现多类控制阀产品的进口替代,在我国石油、天然气、煤化工、冶金、电站、油气储运、轻工、船舶、水系统等流程工业自动控制领域大显身手。

吴忠仪表车削工杨雷正在加工阀座。
在吴忠仪表生产车间,车削工杨雷站在数控机床前,输入数据,机床车刀进行切削,加工出符合尺寸的阀座;同一时间,装配车间技术员杨震进行着产品组装,定位器、减压阀等附件被连接到成套阀体组件上,调试并由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后将向用户发货。2万多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内,200多名各类技术工人在不同工位上忙着加工调试,从这里生产的各类型号产品正源源不断运往全国各地。“目前车间有200多台数控机床,所有设备通过网络相互连接。按照‘一人多机’的思路将3-4台机床安装环形布置在一起,形成一个‘加工岛’,实现一人顺序操作多台机床,生产效率大幅提升、有效控制产品质量。”吴忠仪表有限责任公司技术部长贾华介绍。
技术员杨震组装产品。
创新是企业的生命。从历史的维度看,不仅要在创新中超越自己,更要将企业发展与国家需要紧密结合,唯有此,才能成为有担当有作为的“百年老店”。“作为关键设备制造企业,实现关键技术和设备的国产化替代,是吴忠仪表人义不容辞的责任。”贾华信心满满地说。
近年来,我国为保障能源安全加大油气储运工程建设。该领域关键阀门依赖进口。2021年,吴忠仪表接到为油气储运生产控制阀任务后,联合中石油华北油田和国内重点高校揭榜挂帅,主攻储气库关键控制阀。在困难面前,研发团队没有畏惧,全力以赴开展技术攻关。两年时间里,攻克一个又一个堡垒。密封、摩擦磨损等每个单项技术经过上千次反复实验,在研发中不断更换思路,不断改进工艺,最终于2023年生产出成品。和之前产品相比,这套设备替代两套设备功能,且产品价格只有进口产品的三分之一。目前,已向华北油田等企业交付30台设备投入生产运营。“产品上线使用一年多,用户反馈运行平稳,说明我们的产品经得起考验,未来将在更多用户装置运用,替代进口后,经济效益明显。从能源安全角度讲,意义重大。”吴忠仪表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王学朋介绍说。 
应用于煤化工的控制阀。
作为生产控制阀的老牌企业,不断打破技术壁垒,拿下一个个自主可控技术。吴忠仪表和国内企业、科研院所联合攻关,解决了核电领域高端控制阀长期被国外“卡脖子”难题,“汽水分离再热系统调节阀国产化”项目产品在“华龙一号”核能发电装置中成功应用,实现进口替代,摆脱国外企业长期垄断,保障了我国三代核电机组安全生产运行;“超大口径调压装置关键用阀研制”项目,攻克口径大、压力高、气候环境复杂等技术难题,突破超大口径控制阀的设计、制造、实验测试等关键技术,产品在西气东输、中俄东线等国家重大工程中成功应用,替代进口产品,保障了国家能源战略安全。“我们建立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宁夏煤化工控制阀工程研究中心和宁夏重大装备关键调节阀研发创新团队等创新平台和创新载体,拥有180名各类科研人才,每年投入近6000万元研发经费。近年来,针对国外限制我国核心技术,我们持续加大自主创新投入,开发出控制阀新产品60多项,有24项被评为国家级重点新产品,取得400多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评为‘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王学朋介绍。
吴忠仪表生产车间一角。
人工智能时代,国产控制阀的智能化,是摆在国内企业面前的重大课题,事关经济运行安全和国家安全,核心技术必须自主可控。
“国外在这方面起步很早,已经推出较为成熟的智能化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目前,我们已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加大智能控制阀的开发力度,不断追赶,未来将实现替代进口、自主可控的目标。智能控制阀是流程工业重大装备的关键部件,而智能控制阀的核心组件是智能控制部件,一旦被远程控制,就会形成‘卡脖子’的后果。”贾华介绍。
“创新始终是企业的第一使命。我们将继续加大科研投入、加强人才培养,开发出更多可替代进口的新产品并实现产业化,加快推进吴忠仪表阀门在核电、水下作业、船用、LNG等领域的应用,力争在高端阀门应用领域取得新突破。通过科技创新,使吴忠仪表再次转型升级,迈向智造巨人。”王学朋说。

来源:宁夏日报客户端

密封、摩擦磨损等每个单项技术经过上千次反复实验,在研发中不断更换思路,不断改进工艺,最终于2023年生产出成品。

近日,天高云淡,秋日暖阳洒在金黄的吴忠大地,一派丰收景象。位于金积工业园区的吴忠仪表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吴忠仪表”),T1、T2生产车间,技术人员和工人忙碌地加工组装各类装备。这家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公司,如今已成为中国控制阀行业的龙头企业,近年来在重大装备关键调节阀研发中捷报频传,先后突破国外30多项“卡脖子”技术,实现多类控制阀产品的进口替代,在我国石油、天然气、煤化工、冶金、电站、油气储运、轻工、船舶、水系统等流程工业自动控制领域大显身手。

吴忠仪表车削工杨雷正在加工阀座。
在吴忠仪表生产车间,车削工杨雷站在数控机床前,输入数据,机床车刀进行切削,加工出符合尺寸的阀座;同一时间,装配车间技术员杨震进行着产品组装,定位器、减压阀等附件被连接到成套阀体组件上,调试并由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后将向用户发货。2万多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内,200多名各类技术工人在不同工位上忙着加工调试,从这里生产的各类型号产品正源源不断运往全国各地。“目前车间有200多台数控机床,所有设备通过网络相互连接。按照‘一人多机’的思路将3-4台机床安装环形布置在一起,形成一个‘加工岛’,实现一人顺序操作多台机床,生产效率大幅提升、有效控制产品质量。”吴忠仪表有限责任公司技术部长贾华介绍。
技术员杨震组装产品。
创新是企业的生命。从历史的维度看,不仅要在创新中超越自己,更要将企业发展与国家需要紧密结合,唯有此,才能成为有担当有作为的“百年老店”。“作为关键设备制造企业,实现关键技术和设备的国产化替代,是吴忠仪表人义不容辞的责任。”贾华信心满满地说。
近年来,我国为保障能源安全加大油气储运工程建设。该领域关键阀门依赖进口。2021年,吴忠仪表接到为油气储运生产控制阀任务后,联合中石油华北油田和国内重点高校揭榜挂帅,主攻储气库关键控制阀。在困难面前,研发团队没有畏惧,全力以赴开展技术攻关。两年时间里,攻克一个又一个堡垒。密封、摩擦磨损等每个单项技术经过上千次反复实验,在研发中不断更换思路,不断改进工艺,最终于2023年生产出成品。和之前产品相比,这套设备替代两套设备功能,且产品价格只有进口产品的三分之一。目前,已向华北油田等企业交付30台设备投入生产运营。“产品上线使用一年多,用户反馈运行平稳,说明我们的产品经得起考验,未来将在更多用户装置运用,替代进口后,经济效益明显。从能源安全角度讲,意义重大。”吴忠仪表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王学朋介绍说。 
应用于煤化工的控制阀。
作为生产控制阀的老牌企业,不断打破技术壁垒,拿下一个个自主可控技术。吴忠仪表和国内企业、科研院所联合攻关,解决了核电领域高端控制阀长期被国外“卡脖子”难题,“汽水分离再热系统调节阀国产化”项目产品在“华龙一号”核能发电装置中成功应用,实现进口替代,摆脱国外企业长期垄断,保障了我国三代核电机组安全生产运行;“超大口径调压装置关键用阀研制”项目,攻克口径大、压力高、气候环境复杂等技术难题,突破超大口径控制阀的设计、制造、实验测试等关键技术,产品在西气东输、中俄东线等国家重大工程中成功应用,替代进口产品,保障了国家能源战略安全。“我们建立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宁夏煤化工控制阀工程研究中心和宁夏重大装备关键调节阀研发创新团队等创新平台和创新载体,拥有180名各类科研人才,每年投入近6000万元研发经费。近年来,针对国外限制我国核心技术,我们持续加大自主创新投入,开发出控制阀新产品60多项,有24项被评为国家级重点新产品,取得400多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评为‘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王学朋介绍。
吴忠仪表生产车间一角。
人工智能时代,国产控制阀的智能化,是摆在国内企业面前的重大课题,事关经济运行安全和国家安全,核心技术必须自主可控。
“国外在这方面起步很早,已经推出较为成熟的智能化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目前,我们已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加大智能控制阀的开发力度,不断追赶,未来将实现替代进口、自主可控的目标。智能控制阀是流程工业重大装备的关键部件,而智能控制阀的核心组件是智能控制部件,一旦被远程控制,就会形成‘卡脖子’的后果。”贾华介绍。
“创新始终是企业的第一使命。我们将继续加大科研投入、加强人才培养,开发出更多可替代进口的新产品并实现产业化,加快推进吴忠仪表阀门在核电、水下作业、船用、LNG等领域的应用,力争在高端阀门应用领域取得新突破。通过科技创新,使吴忠仪表再次转型升级,迈向智造巨人。”王学朋说。

来源:宁夏日报客户端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